回到顶部

【民生讲座】现象学一日谈暨《论家:个体与亲亲》研讨会

2021年7月2日 10:30 ~ 2021年7月2日 17:30

收起

活动票种
    付费活动,请选择票种
    展开活动详情

    活动内容收起

    现象学一日谈暨《论家:个体与亲亲》研讨会

     

    与会嘉宾

    孙向晨、伍晓明、蔡祥元、陈勇、朱刚、温海明、张璐、蔡文菁、高源、王春明、姜丹丹

    主持

    姜丹丹、蔡文菁、蔡祥元、王春明、温海明

    主讲

    孙向晨

    时间

    2021年7月2日(周五)10:30—17:30

    地点

   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一楼多媒体室

    报名方式

    活动免费,参与现场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报名 

     

    扫码观看在艺视频直播

     


    腾讯会议直播ID:127 282 105

    腾讯备用会议ID:760 977 355


    【民生讲座】

    友情提醒:

    为确保公共卫生安全,活动需实名制预约参加,请携带有效证件至美术馆排队入场。请配合工作人员消毒及体温检测,并在前台登记信息。活动须佩戴口罩,如有发热、咳嗽、气促等,谢绝参加。请提前15分钟入场。


    复旦大学孙向晨教授《论家:个体与亲亲》一书提出,“家”的问题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如此显要,然而在近现代却迟迟难以进入主流话语,“五四”新文化运动健将们的激进立场无疑有着深远的影响,“家”的价值观被认为是中国人进入现代世界的巨大障碍。针对以往或“中体西用”或“西体中用”的偏颇,本书以“双重本体”立意,坚持现代个体的自由,尊重传统亲亲的价值;以此“双重视野”重新审视“家”在现代世界的意义,“个体”与“亲亲”以一种相反相成的方式确立其在现代世界的内在关系。

    “家”在现代西方伦理中也曾一度失落,从霍布斯到康德,现代个体的价值无疑取代了家庭的独到地位,但“家”的理念仍不时出现。在中国文化传统中,由“生生”而“亲亲”,由“孝”而“仁”,再到“家国天下”,这绝不是简单地建构一种伦理规范,“家”更具有一种本体论的地位。

    本次研讨会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“现象学一日谈”活动与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合作项目。我们邀请了来自复旦大学、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、山东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中山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相关领域专家,在跨文化对话背景下,围绕本书进行解读,并从现象学视角探讨中国人的家的伦理观。
     

    活动议程

    民生讲座

     

    第一场(10:30-11:20) 

    主持人:姜丹丹(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)
    主讲嘉宾:孙向晨(复旦大学哲学院)
    与谈嘉宾:伍晓明(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,线上)
     
    第二场(11:20-12:10) 
    主持人:蔡文菁(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)
    与谈嘉宾:蔡祥元(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)
    陈勇  (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)
      
    第三场(14:00-14:50) 
    主持人:蔡祥元 (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)
    与谈嘉宾:朱刚  (中山大学哲学系,线上)
    温海明(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)

    第四场(14:50-15:40) 
    主持人:王春明(复旦大学哲学院)
    与谈嘉宾:张璐  (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文理学部)
    蔡文菁(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)
     
    茶歇(15:40-15:55)
     
    第五场(15:55-16:45) 
    主持人:温海明(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)
    与谈嘉宾:高源  (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)
    王春明(复旦大学哲学院)
     
    自由讨论与交流(16:45-17:15)
     
    研讨会总结(17:15-17:30)
    孙向晨(复旦大学哲学院)

     

    #阅读书目#

    《论家:个体与亲亲》

    (孙向晨著,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) 


    ​ ©艺术家陈文令

     


    与会嘉宾


    孙向晨 

    孙向晨,1968年1月出生于北京,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、院长。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近代哲学、政治哲学、犹太-基督教哲学、现象学、法国哲学、比较哲学等。主要成果有:《十七世纪形而上学》(合著,人民出版社,2006年)、《政治哲学与汉语神学》(合著,香港道风书社,2007年)、《面对他者:莱维纳斯哲学思想研究》(上海三联书店,2008年)等,译著有《上帝是否存在》(汉斯·昆著,香港道风书社,2003年)、《精神分析与宗教》(弗洛姆著,上海人民出版社,2006年)。在《学术月刊》、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等海内外杂志发表论文八十余篇。现任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,法国哲学学会副会长,上海比较哲学学会副会长。获得过“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”称号,教育部“新世纪人才”项目;多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、三等奖,论文二等奖;2014年获教育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。
     

    伍晓明

    伍晓明,复旦大学学士,北京大学硕士,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哲学博士,曾任职及任教于天津社科院、北京大学、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,现任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(University of Canterbury)教授、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讲座教授。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思想、比较哲学、比较文学及西方文学理论。著有《吾道一以贯之:重读孔子》《有(与)存在:通过“存在”而重读中国传统之“形而上”者》《“天命:之谓性!”——片读〈中庸〉》《文本之间——从孔子到鲁迅》等。译有伊格尔顿《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》及马丁·华莱士《当代叙事学》等。
     

    祥元

    祥元,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,北京大学哲学博士,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儒学问题的批判性研究与建构、现象学-解释学-解构主义、维特根斯坦哲学、中西哲学比较等
     

    陈勇

    陈勇江苏张家港人,生于1984年11月。先后在复旦大学与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,2013年7月获哲学博士学位,任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副教授。


    朱刚

     朱刚,哲学博士(北京大学,2004),中山大学哲学系、中山大学现象学文献与研究中心教授,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,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委员、《中国现象学文库》编委会委员和法国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。以现象学、当代欧陆哲学、伦理学和中西比较哲学为主要研究领域。出版专著有:《本原与延异——德里达对本原形而上学的解构》(上海:上海人民出版社,2006;2019年更名为《本原与延异——德里达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》由商务印书馆再版)、《开端与未来》(北京:商务印书馆,2012)、《多元与无端:列维纳斯对西方哲学中一元开端论的解构》(南京:江苏人民出版社,2016)。译著有:列维纳斯:《总体与无限:论外在性》(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6)、德里达:《论精神——海德格尔与问题》(上海:上海译文出版社,2008,2014)等。另有论文50余篇。
     

    温海明

    温海明,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、博导、杰出学者,山东省泰山学者,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;美国夏威夷大学比较哲学博士;孔子研究院易学研究中心主任、孔学堂书局、《孔学堂》杂志副总编辑;国际儒学联合会会员联络委员会副主任、学术委员会副主任;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、北京中国学中心(TBC)、闽南佛学院客座教授。
     

    张璐
    张璐,哲学博士,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文理学部讲师,青年学术骨干、双师型教师。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、消费社会学、技术美学与伦理学,关注思想史、全球化劳动、新媒体与文化产业。曾参与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《皮亚杰全集》。
     

    蔡文菁

    蔡文菁,副教授,毕业于北京大学与哥本哈根大学。现工作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,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欧陆哲学,现象学。翻译《主体性与自身性》一书,且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多篇有关反思、自我意识、自由等问题的论文。


    高源,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哲学博士(Ph.D.=Th.D.)、博士后,芬兰国家荣誉加冕博士,列芬兰教育史上自图尔库皇家学院(芬兰第一所大学,赫尔辛基大学前身)1640年成立以来第1065位加冕哲学与宗教学博士。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长聘教轨副教授。兼任芬兰科学院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、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、英国牛津大学C.S.Lewis研究会成员、北欧国学与西学论坛委员会成员、芬兰华人科技协会人文科学高级顾问、中国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、中山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艺术导师等。主要研究领域为欧洲古典学与中世纪研究、西方情感道德心理学与欧洲基督教思想史、“东学西渐”中欧宗教哲学交流史探源、芬兰学派暨北欧国家政治/宗教思想史传统与中国哲学对话等。
     

    王春明

    王春明,任教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,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,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秘书长、理事;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》执行主编;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《现代外国哲学》执行编辑;上海人民出版社《法国哲学研究学术文库》编委;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拜德雅《卡戎文丛·巴塔耶文集》学术顾问;法国Cercle Champ de Bataille巴塔耶学会委员。
     

    姜丹丹

    姜丹丹,任教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,博士导师、硕士导师。兼任国际哲学学院(CIPh,巴黎)的通信研究员与国外科研项目主任。2009年获得法国哲学专业大学教师资格认证。获上海浦江人才”(2010年10月)、法国教育部学术棕榈骑士勋章(2015年9月)、法兰西学院-路易·德·波利涅克王子基金会行政委员会科研奖(2020)等荣誉称号。曾先后在巴黎三大的“现代性书写”实验室(2008)、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的艺术与语言研究所进行博士后阶段的研究(2011)。曾任法国人文科学之家访问学者、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、法国索邦大学巴黎一大哲学系客座教授、比利时新鲁汶大学哲学系访问教授。曾主编《中国当代哲思》法文专号,主编《身体与去饰——东西方身体哲学的变形》法文文集(2019年1月)。担任 “轻与重”文丛法文主编(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,迄今出版八十余种)。翻译学术著作十余种,其中包括《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》等。自1999年至今,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、文集里发表论文六十余篇。承担国家社科课题三项。近年来专攻中法哲学、美学跨文化对话研究。




    举报活动

    活动标签

    最近参与

    • 脑壳儿疼
      报名

      (3年前)

    • 宋德来律师
      收藏

      (3年前)

    • E=mc²
      报名

      (3年前)

    • Friends
      报名

      (3年前)

    • udA
      报名

      (3年前)

    • Xiao Yu Eric Ni-88化学
      报名

      (3年前)

    您还可能感兴趣

    您有任何问题,在这里提问!

    为营造良好网络环境,评价信息将在审核通过后显示,请规范用语。

    全部讨论

    还木有人评论,赶快抢个沙发!

    活动主办方更多

   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

   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

    民生现代美术馆创建于2008年,2010年正式对外开放,是由中国民生银行发起成立,主要从事文化艺术类活动的非营利公益性组织。美术馆立足于研究中国现、当代艺术,以展览、出版等形式,敏锐反映中国当代艺术的潮流和现状,积极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前沿艺术的交流及合作;并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当代文化艺术教育。

    微信扫一扫

    分享此活动到朋友圈

    活动日历   03月
    26 27 28 29 1 2 3
    4 5 6 7 8 9 10
    11 12 13 14 15 16 17
    18 19 20 21 22 23 24
    25 26 27 28 29 30 31

    免费发布